目前分類:觀點/View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長期以來我都相當關心電子支付的議題,

正好上週的資管專題討論課程,

請到了藍新科技總經理暨創辦人詹聖生先生,

帶來「台灣電子支付工具介紹」

這篇是修改自我的課後心得,有些我對電子支付的小小觀點,

請多多指教XD


 

提到電子商務,詹先生有他讀到的見解。他認為電子商務是「虛擬的零售業」,開一家店即可涵蓋大量人口;然而電子商務卻不如網路無國界般,他是「有國界」的。金流和物流,是跨境交易所不可避免的嚴峻課題。在年成長率逾二成的電子商務市場中,電子支付的發展十分具潛力。

傳統的電子支付以信用卡、ATM轉帳為主,近年來線下的超商支付成為消費端新寵,不過均免除不了重複輸入資料的通病,於是出現所謂「第三方支付」,在減少繁瑣流程的同時,並能達到所謂「交易履約機制」的買賣雙贏局面。最後他也鼓勵在座同學,由於政策鬆綁,現在正是電子支付發展的關鍵時期,可以思考此一領域可能存在的新機會。

在台灣,電子支付早已深入你我的日常生活。其影響之深,尤以台灣的偏鄉地區(花東、離島或山地鄉鎮)為甚。透過線上虛擬金流和快速便捷的實體物流,居住在上述地區的人們也能與大都會同步享受最新穎的商品和服務。不過在跨境交易方面,在「資訊流」無國界而「金流、物流」有國界的情形下,消費者面臨「望物興嘆」的窘境,賣家也難以觸及到位於國外的淺在客戶。跨境第三方金流的出現,確實打破了物、金流的傳統限制,大大促進跨國交易。

個人以為,對於跨境交易,相對實體商品必須考慮物流和可能的詐騙問題而需要複雜的第三方支援,「虛擬商品」(如線上音樂、圖書、軟體等)卻只需要處理金流即可,物流和資訊流基本上是結合的。然而,在 App Store 可以跨國銷售的成功案例後,音樂(或圖書)平台的發展卻是顯得保守許多……。

當然,對於發行商而言,自行將音樂上架數位平台,除了盜版考量,亦是一個艱難的通路衝突問題。更不用說諸如某日本音樂平台聲稱是「跨國金流問題」這種明顯是欺騙無知消費者的行為了。身為一個消費者,我所感受的真實情況是,不論如何防堵,盜版一直都存在,對於一個堅持貪便宜使用盜版的人,將音樂放上網路與否「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唱片業者想藉由不上線防堵盜版,最終只會讓音樂人選擇「面對現實」(將音樂放在網路上)的發行商。本地代理商的角色,在音樂數位化後也不會消失,「再中間化」的機會仍在。例如在實體行銷上(演唱會、Live Show、附贈特典等),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仍然需要代理商的協助;又如「虛擬音樂、實體特典」的方式,或許可以是一種兼具獲取音樂的方便性與收藏價值的作法。一味地墨守成規,拒絕接受新方式,之於發行商,之於消費者,均是非常可惜的決定。音樂(圖書)能否透過數位的格式「走出國界」,背後的莫大利益如何把握,正考驗著發行商的智慧。

前些時候國內最大線上音樂平台 KKBOX 宣布推出推出單曲下載,台灣 WIRED 所刊出的一篇「總編輯觀點」文章標題下得很好:

「不把客戶當小偷,小偷就會變成你的客戶」。


文章標籤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才看了一篇BusinessWeek的文章

Microsoft's Patent Dust-Ups



講到微軟和"i4i"這小IT公司間的專利權爭議。



i4i控告微軟的Word侵犯其在XML上的一些技術,先前的判決微軟需賠償4000萬美元,以及3700萬美元的利息費用。



並禁止微軟測試、展示或行銷任何含有爭議XML功能的Word產品。



這篇文章中有一個微軟動態研究公司Directions on Microsoft分析師的說法,



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節錄如下:

Regardless of how careful you are, from time to time, you’ll find yourself in a situation where, despite your best efforts, you’ve infringed.


這就是「樹大招風」的道理啊!



只怕今後M$還有很多硬仗要打呢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於日前(97年3、4月間)就獲得五年五百億補助的十一所大學進行評鑑,評鑑的主題為「通識教育」。我國教育分化過早,許多學生在高二時便選擇「自然」或「社會」類組就讀,使將來多方發展受到箝制。教育部為矯正目前大學通識教育淪為「營養學分」的不良風氣,及推廣大專學生多接觸其他領域知識,故進行此一評鑑。上次評鑑(93年)過後,以國立台灣大學進步最多,甚至出現A+特優之評價,受評鑑學校整體多有進步,但仍有退步之學校(詳見附表)。基本上排名和社會普遍認知相符。

      嗯,小弟我要就讀的國立中央大學,很上進啊,改善不少了呢!但報告中指出有同學在課堂上倒頭就睡,這個...

      科學依舊是中央的專長,看來通識課要選幾門來修,會比較有心得。

大學校名 93年評鑑結果(獲得A數) 97年評鑑結果(獲得A數) 自我評鑑機制
國立台灣大學 1 5(含一特優) A
國立清華大學 3 3 B
國立交通大學 1 2 B
國立中央大學 0 2 B
國立成功大學 0 1 B
國立中山大學 4 1 C
國立陽明大學 0 1 D
國立政治大學 -- 0 B-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 0 B-
長庚大學 -- 0 B
國立中興大學 -- 0 B-

註一:評鑑內容包含:目標與願景、組織與制度、教學與行政資源、課程規劃、教學品質、師 資、自我評鑑機制等7項。(93年缺乏「自我評鑑機制」一項,故單獨列項,不列入獲得A數)

註二: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等四校93年無資料,僅列出97年供參考。

原始檔案下載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NASA最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動畫小程式--「氣候時光機」。

NASA和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及加州理工大學合作推出這個程式,將1980年以來地球的氣候變遷(冰層厚度、海平面高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地表平均氣溫)以動畫的方式逐年呈現,其數據均為真實測量。

可以發現進入1990年代後,地球暖化的跡象愈來愈嚴重,這不經讓我想起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高爾先生在其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中所提到,張張令人震驚的keynote。

 

Seeing is believing, 看完這個小程式,無論造成全球暖化的成因為何,你我都應該動起來,為節能減碳進一份心力。

 

點我觀看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趁著難得的假期,欣賞了一部好片--「不願面對的真相」。







第一次看到這部片是在學校的地理課,當時還沒看完就下課了。



由於內容實在精彩,特別去找來重看一遍。



此片大部分由致力推動阻止全球暖化的前美國總統艾爾.高爾先生的演講構成,再穿插高爾先生推動此計畫的心路歷程。



片中高爾先生不斷援引科學數據,強調當前全球暖化的嚴重性和急迫性,對於人們的存疑態度,他也提出見解:「每年刊登在科學期刊上有關全球暖化的文章,沒有一則否認全球暖化和人類活動有絕對關聯;然而,媒體的報導往往模糊帶過,甚至超過半數的報導說:『我們並不清楚全球暖化和人類活動是否有絕對關聯。』這些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將在此片公諸於世,推薦身為地球公民的您欣賞這部影片,然後介紹給親朋好友們,許給後代一個更美麗的地球。



影片截圖: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多和Yam分家了。



Webs-tv併購蕃薯藤Yam後,和樂多聯名的部落格服務因和其旗下的「天空部落」性質相同,早就預料到會有拆夥的一天。



很可惜的,Webs-tv並未履行當初的承諾,私自決定分家的處理方式,視我們Blogger的權益於無物!



對此,我們也只能感到遺憾,加油,樂多!期待你的2.0!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本誌曾報導,關於新行星定義的消息,今(8/25)晨,捷克時間8/24,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決議,新行星定義修正為: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



會中並依據新定義,取消冥王星九大行星的地位,降級為「矮行星」(dwarfplanet):同樣具有足夠質量、呈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



其他繞行太陽的較小星體則編為第三等級,稱作「太陽系小星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適用於為數眾多的隕石、彗星及其他非人造的衛星。



至於其他三顆星球的定義,穀神星、2003 UB313與降級後的冥王星同屬矮行星,卡倫星則未明。



確定後,教科書真的要改了。



不畏美國勢力的科學家們,你們成功了!



延伸閱讀: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網路的報導,太陽系將添增新成員?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二十六屆大會目前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會議主辦單位今天說,如果此次會議通過新的行星定義,太陽系可能很快就會擁有十二個行星,比原先還要多出三個新成員,甚至可能更多......」



「16 日提出的新定義建議案,7人組成的仲裁委員將現有的9大行星增加3顆成為12顆,其中8顆維持『傳統行星』地位,冥王星雖然保住行星資格,但是等級降級, 與其他兩顆新發現的星體『查龍星』(Charon)及『齊娜』並稱為『冥王類行星』(Plutons),另一顆新加入的星體『賽瑞斯』(Ceres)則列 為『侏儒行星』(dwarf planet)......」



提出的原案原文節錄:



A planet is a celestial body that (a) has sufficient mass for its self-gravity to overcome rigid body forces so that it assumes a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nearly round) shape, and (b) is in orbit around a star, and is neither a star nor a satellite of a planet.



可能新增的三顆行星,分別是:



(以下行星資料引用馬修的研究室,黑色字體是中國時報的數據,紅色字體是維基百科的數據)

S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